林甸縣旭日村:四個合作社整合資源“抱團”發展
http://www.pc0123.com/xiehui/3456_cnnyxh 2014/7/16 10:06:39 瀏覽次數:1723
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不斷探索農民合作經濟,從代耕到成立合作社,五年時間四個合作社的成立,整合了現有的農村土地資源,聚指成拳,“抱團”發展,讓農民的收入翻了三番。
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不斷探索農民合作經濟,從代耕到成立合作社,五年時間四個合作社的成立,整合了現有的農村土地資源,聚指成拳,“抱團”發展,讓農民的收入翻了三番。
2005年旭日村成立的生豬養殖和土豆種植合作社,由于經驗不足,合作社一直沒有得到發展,到2008年村里成立玉米種植合作社時,很少有農民同意入社,村民宋辛坤和其他村民一樣,擔心的就是怕合作社經營不好,影響收入,當時村里為了鼓勵他拿地入社,還特意在合作社里給他找了個差事,培養他成為農機手,就這樣他也才只肯拿出自家的十畝地入社。
村里的介入幫助,讓合作社的年效益越來越好,農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到2010年村里又成立起了蔬菜合作社,村民馬廣中就把自己的38畝進行了分配,8畝地用來建設棚室,加入蔬菜合作社,其它的30畝地加入玉米合作社,當年馬廣中就有了將近10萬元的收入。
旭日村村民馬廣中說:去年(棚室)一年給我2萬多塊錢,自己種收入不到,沒有管理,種植都不行,現在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種子化肥這點好,(以前)自己種一年連棚室這點地加一起38畝地2萬塊錢收入都費勁。
為了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增強市場競爭力,縮小農業生產成本,去年旭日村又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和千萬元農機合作社,四個合作社的合力運行,為全村創造利潤1240多萬元,全村3120口人,人均收入超過了12440元。目前全村3.4萬耕地中的12300畝進入了合作社,預計三年內全村的耕地將全部進入合作化經營。
東興鄉黨委副書記王國寧說:咱們村整個產業結構想打破過去的那種經營模式,以四個合作社為主要支撐點來重新做產業結構規劃,我們的想法就是由玉米合作社做牽引,把整個玉米產業區打造成萬畝的產業區。以蔬菜合作社為牽引為支撐點打造三千畝的棚室蔬菜產業區和五千畝的陸地蔬菜產業區。以水田合作社為基礎,來打造一萬五千畝的水田產業區,另外這些產業區為輔助,以農機合作社為這些所有的產業區做好綜合性的服務,咱們旭日村以后的整個種植業,就是說打破過去的那種生產模式,真正做到規模化經營。
據了解,林甸縣為了幫助合作社組織流轉土地,大力發展農業園區,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農業和水利部門投資4億多元,配套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架橋鋪路,鋪設管涵,正在打造“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化農業作業區,開辟農業發展的新道路。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找產品,多留言,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為保障您的利益,建議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