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農藥是指用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體及其代謝產物和轉基因作物,并可以制成商品目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劑。它包括生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約、生物合成農藥、輸入外源基因的抗有害生物作物等。
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相比,由于其具有持效期長、高效、低毒、無污染、等優點,所以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農業生產,尤其是“綠色食品”生產。但是,生物農藥也有穩定性差、防治速度慢、藥效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等缺點..因此,了解生物農藥的特性,正確掌握其使用方法,十分必要。
一是掌握適宜的使用溫度。生物制劑農藥噴灑的適宜溫度是,氣溫存20℃以上。因為這類農藥的成分是蛋白晶體和有生命的芽孢,若在低溫下施用,則芽孢在害蟲體內繁殖極慢,蛋白晶體也不易發生作用。研究表明,在25~30℃的條件下使用生物農藥,其藥效要比在10一15℃時使用高2倍左右。
二是掌握適宜的使用濕度。使用生物制剎農藥,環境濕度越高藥效越高,尤其是在使用粉狀生物制劑時,只有在高濕的情況下,藥效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細菌粉劑宜在早晚有露水時施用,以有利于菌劑較好地黏附在植物的莖葉上,增加與害蟲肌體的接觸機會,并促進芽孢的繁殖,提高殺滅效果。
三是掌握適宜的使用時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生物制劑農藥中的芽孢有殺傷作用。試驗表明:噴灑后,若陽光直接照射30分鐘,則芽孢可死亡50%左右:若直接照射1小時,則芽孢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因此,為避免太陽光中紫外線的殺傷作用,施用生物制劑農藥在午4時以后進行。
四是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生物農的使用,主要有噴灑、澆灌、拌種、浸種、蓋籽、蘸根等方式。使用時,亦可有選擇地與肥料混用,但須注意不能與殺菌劑混用,以免降低藥效。施用后,中到大雨會將噴灑到植株表而的藥液沖刷掉,故施藥后4小時之內遇雨需要重(5小時后遇小雨不會降低藥效)。此外.生物農藥早用,如果保存時問過長。就會使其生物活性豐降低,防治效果變差甚至失效。
在施用生物農藥時,注意以上幾點,藥性才更高效,不至于因使用不當而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