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其中江蘇糧食總產首次突破760億斤,達到762億斤。至此,江蘇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今年以來,我省糧食生產歷經多重考驗:年初遭遇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小麥生產面臨赤霉病流行高風險,秋糧生產遭遇旱澇急轉、高溫晴熱、強臺風、低溫陰雨等多輪災害性天氣。全年糧食產量保持穩定,離不開全省上下嚴守耕地紅線、壓緊壓實目標任務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數據顯示,江蘇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8213.3萬畝,較上年增加24.9萬畝、增0.3%。據統計,江蘇糧食播種面積已連續5年增長。人多地少的江蘇,糧食播種面積如何連年增加?省自然資源廳數據顯示,2019年底以來,江蘇統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新增耕地2.29萬畝,近三年,江蘇實施補充耕地項目(含增減掛鉤)約2萬個,新增耕地約43.32萬畝。
良田是增產穩產的“耕基”。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省基本農田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80萬畝,占比達到80%,今年我省進一步提高改造提升項目補助標準,省以上財政投資89.9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98萬畝,其中新建87萬畝、改造提升211萬畝。“高標準農田里設施好,雙溝渠,哪塊田旱澆哪塊,哪塊田澇排哪塊。”南京福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乃兵承包了3000多畝高標準農田,今年水稻畝產約1400斤。
良種是糧食豐收的“密碼”。在江蘇,共有7個稻麥品種入選國家優良品種推廣目錄。由省農科院選育的南粳系列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一億畝,種植面積占江蘇省粳稻面積的40%。“在今年夏天遭受歷史罕見高溫的影響下,鹽城市郭猛鎮護隴村的‘南粳5718’百畝示范方實收畝產仍達到1636斤。”江蘇省農科院糧作所副所長、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南京綜合試驗站站長張亞東說。
良技是產量提升的支撐。2023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在糧食大縣睢寧,使用“九合一稻麥耕播機”的慶安鎮種糧大戶劉雅良今年小麥畝產量達到1500多斤。據了解,“九合一稻麥耕播機”技術可一次性實現施肥、秸稈全量還田、平整、鎮壓、開種溝、控深播種、覆土開溝、二次鎮壓、開排水溝九道工序。
糧穩天下安。糧食再獲豐收,意味著江蘇將牢牢端穩8500萬人的飯碗,再次實現人口密度較大省份的總量平衡、口糧自給、調出有余,為全國糧食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