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期間,山東省棗莊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創新方法,切實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高質量完成了秋季農機化生產任務。作業高峰期間,全市日上陣各類作業機械35314臺(套),其中拖拉機17557臺,玉米聯合收獲機3946臺,耕整地機械13811臺,深松機械642臺;共完成玉米機收208萬畝,玉米機收秸稈還田率95%,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任務目標,創歷史高水平;機耕面積204萬畝,機械深松40余萬畝,小麥機播面積207萬畝。總結今年秋季農機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三秋生產暨秸稈禁燒利用工作會議上,市委副書記于玉同志明確指出要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大力推進玉米收獲秸稈還田機械化。三秋期間,市、區(市)黨政領導先后多次到田間地頭檢查指導三秋農機化生產。市、區(市)農業農村部門成立三秋督導組、服務隊,分別深入田間地頭調度作業機械,開展技術服務,為三秋農機化生產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技術保障。
二是準備工作充分。從進入8月份開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就及早組織200余名農機技術人員,全面開展農機維修、技術培訓、協調機械等準備工作。全市共檢修各類三秋作業機械6萬余臺(套),新增各類機械2200余臺,培(復)訓各類農機手1.2萬余人,確保上陣作業機械狀態良好,機手能夠規范作業,消除生產隱患。各農機經銷商和維修點備足備齊各類作業機械及零配件,了三秋生產所需。
三是嚴格作業標準。各級三秋農機作業質量督導組巡回作業現場,宣傳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嚴格執行作業技術規范,加強作業質量監管,保障了玉米收獲留茬高度低于8厘米,秸稈粉碎長度小于5厘米,秸稈拋灑不均勻率低于20%,深松深度達到25厘米以上,小麥播深3厘米左右的作業要求,有效提高了農機作業質量。全市350余家農機合作社通過開展“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機械深松(深翻)整地—小麥免耕播種”的“一條龍”作業和合同作業、訂單作業、托管服務,有效加快了三秋生產進度,進一步提升了農機作業質量和規;健
四是抓好優質服務。在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積極推廣手機APP受理購機補貼申請、核驗、登記等“一站式”服務,極大方便了購機戶在疫情期間的業務辦理,并保障了他們的人身;聯合交通、石油供應等部門開通了農機通行、用油“綠色通道”;積極落實跨區作業農機免費通行政策,發放跨區作業證1680個;規范農機跨區作業市場,加大機械引進力度,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機服務站30處,為跨區作業機械提供了優質服務。市、區(市)農業農村部門開通了24小時農機服務熱線電話,開通了“秋季農機作業直通車”平臺,實行了三秋農機作業日報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三秋農機化生產進度等信息。
五是落實生產責任。結合省廳“三秋”農機生產大檢查,各級農機執法人員積極深入到基層農機經營服務組織和農機合社、農機大戶當中,組織簽訂責任書,指導幫助細化落實生產措施,進一步夯實農機經營服務組織的生產主體責任。組織農機執法人員深入生產,對作業機械進行拉網式檢查,依法查處無牌行駛、無證駕駛、酒后駕駛等違法違規作業行為,保障了秋季農機化生產、有效、有序進行。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農機維修指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