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遼寧鐵嶺市清河區張相鎮東二臺子村,一片綠油油的大豆田映入眼簾。“這是清河區大豆單產提升示范區,應用的是耙混秸稈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目前看來,大豆長勢良好,豐收在望。”清河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農機部部長封菊說。
去年,在鐵嶺市農技部門的指導下,清河區與北大荒集團合作共建示范區,在千畝玉米地里示范推廣全新的耙混秸稈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這種模式在山坡玉米地表現良好,畝產達到1000公斤。今年,清河區擴大示范范圍,將此模式應用到大豆種植中。
據介紹,大豆示范區采取秸稈全量還田方式,首先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然后采用雷肯高速滅茬耙,碎土、平地、混拌秸稈;耙地后,采用平作播種方式,選用黑龍江高油品種“禾農71號”,每畝大豆的種植密度為3萬株。此外,示范區做了化肥減量增效實驗。實施全新保護性耕作模式,對于大豆生長十分有利。從目前看,示范區內大豆畝產預計達到600斤。
隨著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面實施,鐵嶺在各地示范推廣新的種植技術與模式。“保護黑土地提升單產,實施保護性耕作和深松整地項目尤為重要。清河區在玉米和大豆種植上應用耙混秸稈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值得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