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黑土地上冰雪消融,逐漸轉暖。在吉林省中西部糧食主產區,平靜的田野里早早喧鬧起來。田間地頭工程機械挖溝渠、修路面,正為建設高標準農田搶工期,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爭取春耕前完成施工進度,助力今年各地糧食單產再提高。
對農業生產環節、農藝農技措施逐項復盤,吉林省引進“水肥一體化”技術,以水治旱,讓“小水滴”通過淺埋滴灌系統,確保作物水肥生長需求,提升糧食單產、總產,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長嶺縣流水鎮四間房村青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將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400公頃。在種植技術方面,合作社依托中國農科院的技術團隊,應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體系,達到“五統三控三提兩增”的效果,“五統”即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三控”即控肥、控藥、控水;“兩增”即提升化肥農藥水資源利用率,終實現種植的增產增效。
“就拿去年5月至6月來說,干旱得厲害,很多玉米葉子都旱蔫巴了,而應用水肥一體技術的玉米卻沒什么問題,這項技術真不錯!”談及“水肥一體”成效,長嶺縣流水鎮四間房村黨支部書記陳占超說,特別進入雨季,莊稼后期脫肥,而應用“水肥一體”,可以給水、給肥,作物長得特別旺。
今年,吉林省產糧大縣長嶺縣計劃推廣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50萬畝以上。為加快推進水肥一體化進程長嶺實行科技包縣。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團隊,對該縣“水肥一體化”繼續開展無償指導,由研究所博士帶隊駐扎長嶺,李少坤研究員、王克如研究員不定期來長嶺指導工作,各關鍵時間節點視情況開展現場培訓會、片區培訓會,特殊情況親赴田間解決疑難問題,已取得良好效果。
為推動“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吉林省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落實玉米單產提升工程,今年在洮南、乾安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面積40萬畝,加大“水肥一體化+密植”技術的宣傳、培訓,調動適宜區域廣大農民應用此項高產技術的積極性。當前西部易旱區域農民特別是規模經營主體應用該項技術的主動性不斷提升。2023年全省實施面積達601.38萬畝,比2022年增加234.04萬畝,有效促進了西部地區穩產增產。
今年,吉林省計劃新增“水肥一體化+密植”技術100萬畝,達到700萬畝。落實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等支持政策項目,充分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加大技術指導服務力度,推動“水肥一體化+密植”技術模式落實落地。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