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湖南省汨羅市舉辦全國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培訓班,觀摩水稻集中育秧設施綜合利用、早稻集中育秧和移栽現場,以及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培訓,交流各地水稻集中育秧實施情況,部署水稻生產重點工作。
“秧好半年禾”,壯秧是水稻豐產的基礎。開展水稻集中育秧可有效提高秧苗成秧率、整齊度和促進低位分蘗發生,有利于批量化培育適宜機械化栽插的標準壯秧,是搶農時、防災害、降成本、增產量的關鍵舉措。2023年以來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建設項目進展總體順利,各地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建設任務已完成超過60%,預計服務大田栽插面積達825萬畝,為穩定早稻面積、提高水稻單產水平、促進糧食高產穩產提供重要確保。
各地要以集中育秧中心建設利用為突破口,加快設施建設進度,做好現場核驗和資金兌付,推動項目按時按期、保質保量完成,有效提升育秧供秧服務能力。要多方位多層次開展集中育秧技術培訓和宣傳引導,配套推進機插、機拋等機械應用,推進代育代插等社會化服務,提升分散種植小戶的生產水平,促進水稻規;瘷C械化生產。要積極探索集中育秧設施綜合利用,構建以“一棚多用、農棚農用”為目標的“育秧+”經營模式,實現育秧設施高質量利用和集中育秧模式可持續發展。
當前全國水稻播種栽插正由南向北逐步展開,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因地制宜制定發布水稻育秧田管技術意見,及時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宣貫各項惠農政策措施,為全年水稻豐收提供支撐確保。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毅和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鄒應斌圍繞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和水稻機插栽培育秧方法進行了授課。安徽、湖南、廣東、云南4省及湖南省汨羅市作交流發言。全國17個水稻主產省農業農村廳(委)種植業和農技推廣部門及水稻主產縣代表140余人參加培訓。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