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農村資源“活”起來 農民腰包“鼓”起來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來,重慶市開州區敦好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硬任務,凝聚基層黨組織力量,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因地制宜鞏固特色產業,盤活開發新資源,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確保農村資源“活”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凝聚黨建力量 “雖然冬季是茶樹的休眠期,但仍要做好茶樹保溫工作,可以用秸稈進行覆蓋,增加保溫效果。”“冬季是進行花椒樹修剪清園的好時節,在修剪時須剪除干枯枝、病蟲枝。”日前,在敦好鎮水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來自龍珠村、青松村、碗家村的村干部和群眾代表聚在一起,共同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水田社區與龍珠村、青松村、碗家村接壤,場鎮常年有2500人居住,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周邊3個村的村民。 為整合優勢資源,凝聚黨建力量,更好地服務群眾,敦好鎮因地制宜,以水田社區為中心,探索“社區+農村”新機制,打造“水田社區+龍珠村、青松村、碗家村”的村居融合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建立水田區域黨建平臺,堅持以黨建為核心,通過做優聯動共享、做強產業發展、做實精細服務,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效能,助力鄉村振興聯動發展。 此外,敦好鎮依托水田區域黨建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等載體,開展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培訓、電子商務培訓,培育致富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鄉村振興人才。 發展特色產業 12月14日,冬日的陽光灑在敦好鎮廣袤的田野上。在青松村花椒基地里,村民趁著晴好天氣,給花椒樹修枝,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春季,山坡上茶樹蒼翠,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醉人的清香。夏季,一簇簇青綠的花椒相繼成熟。秋季,金黃色的稻浪甚是壯觀。村民一年到頭都能感受豐收的喜悅。”敦好鎮副鎮長謝漢夫說。 發展特色產業,是煥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的關鍵。 今年以來,敦好鎮錨定產業發展目標,全域推廣青松村“花椒+紅薯”產業套種模式;深化利益聯結機制,做大做強龍珠茶主導產業,加快實現“生產+加工”標準化,提級改造萬畝龍珠茶基地,深挖歷史文化底蘊,突出特色優勢,成立龍珠茶商會、協會,推動11家茶葉加工企業實行股份聯營;實施“碗家梯田”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稻米生產加工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注冊“碗家山”高山大米品牌,打造開州優質米標桿地。 提升基礎設施 近日,在敦好鎮青松村,一條蜿蜒曲折的農村公路正在緊張施工中,機械發出的轟鳴聲、工人干活的吆喝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要致富,先修路。暢通的交通,一直是經濟發展的先行條件。今年以來,敦好鎮開工建設敦好村至大德鎮磨梁村的鄉村旅游線路6.5公里,實施平安村、青松村、桃溪村“四好農村路”建設3.8公里,敦好村、白巖村通達項目建設5公里,正陽村等窄路面加寬8公里。 敦好鎮建設完工敦好村移民安置區飲水提升工程、水田社區抗旱水源工程、白巖村集中水源改造提升工程等項目。實施正陽村茶葉加工廠項目、敦好村枳殼配套設施等銜接資金項目6個以及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項目4個,硬件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 敦好鎮持續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聯合社+農戶”模式,通過土地入股、大戶帶動、吸納務工等方式強化利益聯結,吸引623戶村民新建茶園5000余畝,引進綠茶、紅茶現代化機械生產線2條。規模化的茶園,為周邊村民提供了管護、采摘崗位900余個,帶動800余戶群眾創業創收,實現了戶均年收入2.8萬元。 敦好鎮堅持辦好民生實事,努力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感、認同感。 (來源:華龍網)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 *姓名:
- *聯系電話:
- *留言內容:
- *驗證碼:
溫馨提醒:找產品,多留言,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為保障您的利益,建議先考察,再合作!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冊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火爆農資招商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化肥水溶肥尿素細碎機
- · 低纖維有機肥物料打碎設備
- · 育苗基質營養土生產設備
- · 有機肥料加工細網分篩
- · 有機肥連續喂料機
- · 卡迪夫進口大量元素肥
- · 優質番茄種子
- · 東西南北中、降鹽用簡松!
- · 豐收之星水溶肥
- · 鄉村季風套餐肥
- · 杜斯農沖施肥
- · 邦農調節劑
- · 農博士沖施肥
- · 瑞倍達大量元素水溶肥
- · 植寶雅緣復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