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南川區圍繞南城街道、鳴玉鎮、大觀鎮等特色蔬菜產業帶,大力發展蔬菜產業。2023年,預計全區蔬菜播種面積達34.83萬畝,產量達59.41萬噸,其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16萬噸;蔬菜總產值實現23.3億元,預計全年蔬菜自給率達到100%。
以市場為導向做好“菜園子”
“我們南川的絲瓜在重慶市場的占比達30%,今年總收入比往年都可觀!彬v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姜國強介紹,2018年起,大觀周邊6家農業企業成立農業產業聯盟,通過采用自主研發、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絲瓜落蔓密植栽培技術,做到了重慶絲瓜類產量、質量和效益的,畝產值4.5萬元、純利潤1.3萬元以上,今年聯盟總收入達600余萬元。
南川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峰介紹,近年來,南川區堅持內涵式發展的蔬菜現代化之路,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在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紛禹蔬果種植家庭農場落實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示范。
據介紹,南川區現有設施蔬菜基地4125畝,主要分布在東城街道、南城街道、南平鎮、鳴玉鎮、大觀鎮等鄉鎮街道,主要種植絲瓜、茄子、黃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和香菇、平菇、蟹味菇、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設施蔬菜產量4.29萬噸,產值2.92億元。
以技術為支撐壯大“菜園子”
日前,南城街道雙河場村的黃學令種植的甘藍在重慶市首屆“三峽杯”優質蔬菜(甘藍)評選活動中獲得金獎。南川區逢秋榮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甘藍獲得銅獎。
南川區在發展蔬菜產業中,強化群眾種植技能培訓,并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在示范帶動、訂單收購等方面發力,讓群眾種植甘藍心里有底,干勁十足。
在完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的同時,南川區還著力推進蔬菜政策性保險落實,防范農業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蔬菜種植保險已是第二年納入南川區政策性保險范圍,今年已落實蔬菜保險面積4000畝。
長短結合豐富全區“菜籃子”
近年來,南川區依托蔬菜周期短、快的產業優勢,不斷完善產業鏈,打出“長短結合”組合拳。
走進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兩條生產線上,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企業的產品有蟹味菇、白玉菇、鹿茸菇,另外還有蟲草花。
華綠生物食用菌項目一期工程2022年底竣工投產,今年逐漸達產,目前主要產品為海鮮菇和蟲草花,今年預計實現食用菌產量1.5萬噸,產值約1.5億元。
在加工方面,目前南川區建成方竹筍大型加工企業4家,速凍生產線累計生產3500噸,已研發竹纖維森林食品2種,注冊商標47個;建成榨菜加工企業2家:重慶胖子媽食品有限公司和屯聚蔬菜股份合作社,年生產加工榨菜8000噸,輻射帶動群眾增收約400萬元。
目前,南川區正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氣候、水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真正讓“小蔬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