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銷合作社主任李洪義介紹,近年來,在市級相關部門支持下,市供銷社成立智慧農服集團、打造“村村旺·農服通”平臺、推動基層組織參與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市、區縣、鄉鎮、村4級服務體系。現已設立鄉鎮智慧農業社會化服務站345個、村級聯絡點1156個,不斷延伸基層服務“觸角”。
與此同時,市供銷合作社還牽頭成立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協會,首批吸納成渝地區各類涉農服務組織和機構122家,圍繞柑橘、青菜頭、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制定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標準。目前,全系統組建農機服務隊、農事服務隊、無人機飛防隊等專業化隊伍513支,還與“極目”無人機合作,實現一次調度300臺無人機飛防作業能力。
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立足重慶山地丘陵農業特色,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服務模式,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增產增收。
比如,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缺技術、缺設備、缺市場的問題,推廣“保姆式”全托管服務。在渝北統景鎮江口村,智慧農服渝北公司已全程托管服務柑橘300畝,今年為村集體分紅15萬元;在江津,針對小農戶生產痛點,推廣“菜單式”半托管服務,智慧農服江津公司按農業企業客戶“菜單”要求開展花椒修枝服務,每畝節約成本200元;
針對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生產收益問題,則推廣“訂單式”全鏈條服務,發展“訂單農業”,為村集體、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融資貸款、產品銷售服務。目前在永川、潼南、開州、梁平等區縣已利用冬閑田發展10萬畝青菜頭訂單農業,每畝為村集體返利40元、助農增收1200元;
結合當下高標準農田建設,還與村集體聯合探索出整村連片土地托管模式,著力解決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續生產管護和農產品銷售難題,目前已在萬州承接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后期生產托管。
今年以來,市供銷合作社系統面向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小農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已提供服務750萬畝次。
李洪義介紹,下一步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將進一步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分批建好400個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培育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基地。同時,加快服務隊伍建設,打造專業化、技能型服務隊伍,推動跨區域作業調度,不斷增強為農服務能力,助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供銷系統高質量發展。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