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今年將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00萬畝,力爭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質量等級達4.5等以上,建成區農田宜機化率達100%。
“四大工程”具體包括高標準農田“四改一化”工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土壤質量保護和提升工程、耕地保護補充和質量提升工程。
高標準農田“四改一化”工程方面,將堅持“投、建、用、管、還”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按照畝均3000—5000元投資標準,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和農業機械化為主,集中連片規劃,整村整鎮推進。
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方面,一方面將實施大足區躍進水庫中型灌區等25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另一方面將完善灌區量水測水設施,提升渠首工程引水能力、渠系結構和輸水能力等,力爭新增、改善及恢復有效灌溉面積30萬畝,增強農業生產能力。
土壤質量保護和提升工程方面,將全面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酸化土壤改良示范、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利用等。如土壤環境質量監管,將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完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信息,到2027年全面建成土壤環境監測體系。
耕地保護補充和質量提升工程方面,將加強耕地動態監測監管、耕地進出平衡、拓展新增耕地來源、耕地質量調查與監測、耕地質量提升等。如耕地質量提升,將開展耕地質量全要素集成示范,整體推進“建”基礎設施、“治”土壤退化、“培”土壤肥力、“改”土壤結構、“控”土壤污染、“測”耕地質量、“示”綜合效果,到2027年,建成綜合提升示范區20個,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推廣面積達到糧食播種面積的60%以上。
(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