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挖掘種糧潛力。大力推廣稻—藥、稻-菜、稻-食用菌、中稻一再生稻、糧-經-飼、稻漁綜合種養等糧經復合模式,提高種糧效益,吸引農民多種糧。大力推進空行套種,在幼齡果園、茶園大力開展空行間套種,增種大豆、馬鈴薯、紅薯等糧食作物,挖掘耕地種糧潛力。因地制宜開展玉米-大豆、雜糧-雜豆輪作,增加青貯玉米、大豆、飼料飼草面積,增加糧食產能。大力推進晚秋生產,按照“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擴種秋大豆”的思路,想方設法增加糧食產量。
二是推進規模種糧。聚焦糧食園區建設、主體培育、業態融合,打造一批標準高、水平高、效益高的現代農業糧食園區。大力培育“兩主體·四中心”,引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種糧主體開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托管模式,不斷擴大耕、種、防、收、烘、儲等環節社會化覆蓋面,推進規模種糧。加快推進綠色優質高效建設,玉米糧飼兼用高效示范區建設,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面積建設,優化樂山市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引導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系,發展訂單生產。支持建設糧食產后烘干、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經營效益。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推廣四川省“稻香杯”獲獎品種、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品種,推廣高產穩產、廣適、抗病、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加快薯類良種繁育原種生產基地商業化推廣步伐。
推介發布農業主推技術,大力推廣雜交水稻優質豐產高效栽培、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馬鈴薯原種生產覆膜集雨保墑高效栽培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推廣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等實用增產增收、省工節本降耗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水平。確保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
四是強化政策支持。嚴格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及時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目標價格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稻谷收購價等強農惠農護農政策的落實。要進一步完善保險賠付,加強災損作物的科學核災定損,創造農業保險投保賠付的良好環境。穩步推進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
五是加強農業防災減災。密切關注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完善災害預警監測體系,科學應對干旱、低溫寒潮等自然災害,努力減輕災害損失,確保抗災奪豐收。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密切關注病蟲田間動態,掌握病蟲發生危害情況,及時發布病蟲情報,防治警報,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強化屬地管理,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實現蟲口奪糧,贏得糧食豐收主動權。
六是做好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塊開展查苗情、查墑情,查疫情,開展肥水管理指導,采取開溝排濕、修枝疏花等有針對性的田管措施,為糧食豐產打好基礎。采取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手段,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指導農民育足育好水稻、玉米、紅薯、蔬菜等大春“四苗”,適期播種、確保壯苗早栽。
(來源:樂山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