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句老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農村人過日子不僅要勤儉節約,還需要精打細算。那么在農村種植小麥,畝產量可能為1000斤嗎?畝產量1000斤,農民到能掙多少錢,你算過嗎?
小麥的畝產量可能為1000斤嗎?
可能,通常情況下產量在800-1100斤左右。
畝產小麥1000斤,農民到能掙多少錢?
農業機械化條件下:
翻耕土地價格100元,種子60元,機播費20元,收割一畝地在50元到100元之間,農家肥以及使用化肥費用在200元左右,此外澆地以及農藥合計費用在100元左右?傆嬞M用在600元左右。
忽略農民種地的勞力成本和將近6個月的時間成本,按照1.18元收購,畝產600斤以上,才能基本保持收支平衡。
在沒有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理想條件下,小麥畝產1000斤,農民辛苦大半年,每個月也只能勉強掙到100塊。
而通過網友們的反饋,今年小麥病蟲害普遍存在甚至非常嚴重,小麥產量基本在500斤到800斤之間,如果市場行情下滑,農民半年的勞作很容易完全打水漂。
小麥畝產超過1000斤的方法
小麥冬前壯苗判斷標準
冬前壯苗是指越冬前植株生長良好,已經形成一定的營養體,可確保春后不出現旺長、脫肥等現象,而是向著豐產的方向發展。
小麥冬前壯苗主要有以下標準:春性品種的主莖以長出6葉或6葉1心,單株有蘗3-4個,加上主莖應達4-5個;半冬性品種以長出7葉或7葉1心,單株有蘗5-6個,加上主莖應達6-7個;群體表現為總株數應在1000萬株/hm2,其中3葉蘗植株應占到1/2以上;單株根系強,有次生根10條以上,長相墩實,株高一般不超過27cm,但不應低于20cm;穗分化正常,春性品種應達二棱期,半冬性品種應達單棱期以上;植株干重1.2g左右,干重250kg/hm2以上。
小麥冬前壯苗培育技術
適時播種
小麥早播或遲播一方面不利于向生殖生長轉化,縮短幼穗形成和發育;另一方面妨礙了正常的營養功能,導致小麥有機和無機營養不協調。適時播種主要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質情況選擇適宜的品種播種。對于瘦薄地、砂性地,播種期范圍較窄,應安排早播;對于土層深厚、土質黏重、保水保肥強的麥地,播種期范圍寬,可以適當安排晚播。
查苗補苗
播后及時查苗、補苗是群體良好的重要措施。小麥三至四葉期,應及時移密補稀。也可以用浸潤的同一品種的種子及早補種。移栽過程一定要覆土深度“上不壓心,下不露白”。補種或補苗后要及時澆水,并合理補肥。
控制旺苗
對于播種過早導致的旺苗可采取鎮壓控制徒長,鎮壓后還要及時劃鋤,適量澆水和施肥。對于播種量過大導致的旺苗要及時疏苗,再結合澆水,同時補充適量肥。品種選用不當也能造成旺苗現象,對于這種情況不僅要及早中耕、鎮壓,還要采取封土圍根等措施。對于肥水過量導致的旺苗,應在麥苗主莖長出5-7片葉時,切斷部分根系來控制麥苗地上部分的生長。對于耕作粗放和麥田土塊過多導致的旺苗,應在地面封凍前完成鎮壓。鹽堿地不宜采取鎮壓方式控制苗勢,其他土質實施鎮壓應在中午以后進行。
科學管理水肥
適量澆水還可以起到粉碎土塊、踏實土壤和消滅害蟲的作用。因此,澆好越冬水十分重要,尤其是對土質較差的地區。越冬前澆水應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澆水量不能太大,但要澆透。澆水結束要及時劃鋤,并破除板結的土壤。施加底肥也是小麥越冬的重要。對群體和土壤墑情適宜、生長正常的麥田一般只需中耕劃鋤,不需進行澆水追肥。對肥料施加不足、土質較差、缺肥癥狀明顯的麥田,應在冬前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澆水追肥。
適時化除
在小麥苗期進行化除成本,且防治效果較好,一次施藥基本可以控制小麥生長全過程的雜草危害。除草劑應在主要雜草基本出苗后使用;鳂I時間在小麥3-5葉、雜草2-4葉時,選擇晴朗的天氣,溫度在8℃以上,且4天內無霜凍、無雨的日期進行。闊葉類雜草可使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加適量水進行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可使用3%世瑪乳油加適量水進行莖葉噴霧防治;混合雜草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同比例的以上2種藥劑混合噴施。
小麥產量高低與越冬時麥苗的長勢密切相關,小麥越冬苗不壯,來年畝產想超過1000斤,真的有點難。要想來年小麥能高產,小麥冬前管理很重要。希望小編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小麥種植技術,可以關注:微信號:huobao3456tv學習更多,關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復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