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是指從抽雄到成熟期間的生長發育階段。玉米花粒期的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器官生長發育停止,轉向以果穗和籽粒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長。玉米花粒期管理的重點是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進籽粒灌漿、防止后期葉片早衰。那么就介紹一下玉米花粒期管理技術要點:
1、酌情追施粒肥。玉米生長后期葉片功能期長是實現高產的基本。玉米綠葉活稈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養分供應。因此,應酌情追施粒肥。粒肥一般在雌穗開花期前后追施。視田間長勢,每畝追施粒肥5—10公斤尿素,同時滿足水分供應。
2、防治病蟲害。夏玉米花粒期常有蚜蟲、三代玉米螟、棉鈴蟲、黏蟲等蟲害,有銹病、彎胞菌葉斑病等病害,應加強防治。一般用吡蚜酮防治蚜蟲,高效氯氟氰菊酯、蟲酰肼等防治鉆蛀性害蟲,兼治食葉性害蟲。今年“納沙”和“海棠”臺風帶來了大量的銹病孢子,如果8月和9月初出現連續平均26~28℃的低溫多雨天氣,會誘發銹病的大發生,因此,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采用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銹病,兼防其它葉部病害。有條件的地區,宜于玉米授粉結束后的8月中下旬采用熱霧工程技術統防和綜防后期病蟲害。
3、合理灌排。玉米抽雄以后需水量較多,若遇秋旱應及時灌水以維持根系活力,吸收土壤養分和水分。玉米花粒期應灌好兩次關鍵水:次在開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數的關鍵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關鍵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墑而異,靈活運用,沙壤土、輕壤土應增加灌水次數;黏土、壤土可適時適量灌水;群體大的應增加灌水次數及灌水量。籽粒灌漿過程中,若田間積水,應及時排除澇漬,以防澇害減產。
4、適時機械收獲。適時收獲是提高玉米籽粒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每個玉米籽粒的灌漿過程早從籽粒頂端開始,已經灌漿的部分會變硬,而未灌漿部分則呈現清乳狀;在籽粒灌漿與未灌漿部位之間就會出現一條明顯的界線,稱為灌漿線。隨著灌漿的進行,灌漿線逐漸向穗軸方向下移,灌漿線消失是成熟的標志。此時,植株外部表現為果穗苞葉變干、蓬松,呈白色;籽粒根部黑色層形成。我省沿淮及以南玉米應在9月下旬收獲,淮北地區應當在10月初收獲。積極推行機械收獲和秸稈粉碎還田,以培肥地力和實現持續增產。玉米機械收獲分機械收穗和機械收籽粒2種方式。水分大時,易造成籽粒機械破損,因此,為減少機械收獲的破損率和提高玉米商品性,機械摘穗的籽粒含水量必須小于25%以下,直接脫粒收獲的玉米籽粒含水率必須控制在20%以下。機械收獲質量要求:籽粒損失率≤2%;果穗損失率≤3%;籽粒破碎率≤1%;割茬高度≤8cm;秸稈切碎長度≤10cm;拋散不均勻率≤20%。...[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