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棗銹病怎么防治?用什么藥效果好?據悉,棗銹病每年7月中下旬發病,8~9月達到高峰,并開始落葉。高溫多雨,發病重。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述一下冬棗銹病的防治方法!
一、冬棗銹病的危害
主要侵害葉片,進而為害冬棗果面。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葉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絲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孢子借風雨等傳媒傳播到新的葉片上,從葉片正面或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
二、冬棗銹病發生規律...[查看詳細]
冬棗棉鈴蟲在冬棗園發生危害較為普遍,并且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冬棗園蟲量的不斷擴大,不但影響了冬棗產量、品質,也給棗農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以下是火爆農資網小編為大家詳細總結了冬棗棉鈴蟲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冬棗棉鈴蟲的形態特征
棉鈴蟲屬于鱗翅目,夜蛾科。成蟲:體長4~18 mm,翅展30~38 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環紋及腎形紋,端區各脈間有黑點,后翅黃白色或淡褐色,端區褐色或黑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0~42 mm,體色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黑褐色,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呈深色縱線,頭部黃褐色,氣門白色。體表布滿小刺,其底部較大。2根前胸側毛邊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卵:卵約0.5 mm,乳白色,半球形,具縱橫網格。蛹:蛹長17~21 mm,黃褐色,臀棘鉤刺2根。
2、冬棗棉鈴蟲的發生規律...[查看詳細]
冬棗是棗品中一些列晚熟、鮮食的優良品種。果個大,近圓形,皮薄,核小,汁多,肉質細嫩酥脆,甜味濃,是棗中精品,居260多種棗果之冠。冬棗青斑病是棗樹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病害,容易導致病果變小,品質變劣,給棗農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今天火爆農資招商網小編為大家詳細總結了冬棗青斑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發病原因
1、負載量過重:掛果過多,樹體負載量過重,采果后秋季不施肥,造成樹體的營養虧空,削弱樹勢,使其抗凍抗寒能力差,病害發生嚴重。
2、土肥管理不當:棗農不重視土壤管理,極少有深翻等改良土壤的措施;在施肥過程中,往往只施化學肥料,且偏重氮肥,土雜肥施入少,還有的誤施含氯肥料,導致果園土壤酸化、板結、養分吸收利用差,各種營養元素不平衡,樹體衰弱,給土壤中病菌、病毒可乘之機,侵染樹體,進而破壞棗樹的遺傳物質??染色體,導致果實發生變異,產生病斑。
3、濫用:棗農使用過多、過濫,導致棗果生長紊亂,基因發生變異,出現病果。...[查看詳細]
冬棗枝干腐爛病與蘋果干腐病類似,是冬棗枝、干重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時防治,會給棗農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那么冬棗枝干腐爛病如何防治呢?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冬棗枝干腐爛病的類型、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1、冬棗枝干腐爛病的類型
冬棗干腐病主要為害主枝和側枝,主要為潰瘍型和干腐型兩種類型:
1.1潰瘍型
發生在成株的主枝、側枝或主干上。一般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暗紅褐色圓形小斑,邊緣色澤較深。病部皮層稍隆起,表皮易剝離,皮下組織較軟,顏色較淺。病斑表面常濕潤,并溢出茶褐色粘液。后期病部干縮凹陷,呈暗褐色,病部與健部之間裂開,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潮濕時頂端溢出灰白色的團狀物。...[查看詳細]
冬棗是大家都很喜歡的水果,每年十月份是冬棗上市的時間,冬棗縮果病是冬棗種植中的常見病害,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那么冬棗縮果病如何防治呢?下面農資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冬棗縮果病的防治方法。
冬棗縮果病的病因
冬棗縮果病主要病因是由于風雨及害蟲造成的果面傷口多,偏施氮肥、枝葉密集、通風不良形成的。
冬棗縮果病發病時期
冬棗縮果病,病部組織發軟萎縮,果柄暗黃色,提前形成離層而早落。病果小、皺縮、干癟,組織呈海綿狀壞死,不堪食用。...[查看詳細]
冬棗黑斑病主要為害果實。一般在棗果膨大著色時發病,受害果實先在肩部或胴部出現淺黃色不規則的變色斑,病部果肉為淺黃色小斑塊,嚴重時果肉變為褐色,呈灰黑色或黑色。病組織松軟呈海綿狀壞死,味苦,不堪食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冬棗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冬棗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預防棗樹衰弱和黃葉病對防治此病十分關鍵,棗樹樹勢過于衰弱或者因缺鐵等生理性病害混發時,黑斑病普遍發生嚴重。因此,對黃葉病可采用進口葉面肥頂綠6000倍,必要時還可選噴進口微量元素肥斯德考普6000倍,配合果友氨基酸200~300倍混合液定期葉面噴施,以矯治黃葉病,提高樹勢,增強抗病能力。
溫馨提醒:找產品,多留言,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為保障您的利益,建議先考察,再合作!
版權所有 www.pc0123.com-火爆農資招商網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