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是個農業大市,素有中國南方乳業之都、浙江第二糧倉等美稱。主要農產品有糧、棉、油、茶、桑、果、蔬、甘蔗、席草、食用菌、中藥材、花卉苗木以及生豬、奶牛、山羊、雞、鴨、鵝、蜂等種類。我市人多地少,歷來有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人口355萬人。
201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8.6億元,比上年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11877元,同比增長16.7%,為近十年來增長速度快的一年。
——糧油生產。2011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3.8萬畝,總產量90.7萬噸。其中,春糧播種面積19萬畝,早稻播種面積25.2萬畝,單季晚稻種植面積93.5萬畝,連作晚稻23.4萬畝。自2008年起,我市已連續四年獲得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2011年,全市油菜種植面積35.3萬畝,總產4.3萬噸,比上年增17.9%。花生、芝麻面積、單產、總產呈現三增態勢。其中,花生面積3萬畝,總產5168噸;芝麻面積1.3萬畝,總產1503噸。
——“菜籃子”產品。 全市蔬菜播種面積63.8萬畝,產量91.9萬噸,同比略增。水果種植面積71.6萬畝,產量56萬噸,主要種類有柑橘、梨、桃、枇杷、楊梅等。2011年全市生豬存欄172.3萬頭,同比增11.7 %;奶牛存欄3.1萬頭,同比增3.2%;肉類總產量19.9萬噸,同比增5.9%;牛奶產量9.2萬噸;禽蛋產量5.9萬噸。主要特色農產品有:金華兩頭烏、金華火腿、佛手、永康鵝肥肝、蘭溪蜜蜂、楊梅、枇杷、浦江桃形李、磐安中藥材、香菇等。
——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扶持和培育,農業經營主體化、規模化趨勢日益明顯,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71家,其中7家,省級33家,2011新增農業龍頭企業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3132家,合作社成員13.6萬名,帶動非成員38.4萬戶,其中省級示范性合作社79家,市級示范性合作社95家。全市建立縣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9個,鄉鎮土地流轉中心143個,成交流轉面積37.2萬畝,新增流轉面積7萬畝。農產品品牌化和市場化步伐加快,全市農產品擁有市級以上馳名、著名商標228只,市級以上產品159只。2011年全市舉辦第八屆金華·華東農交會等農業展會28場。
——農業設施裝備。近年來,我市農業機械化和設施化水平提升較快,去年全市新購置農機具2.2萬臺套,新建設施大棚110.8萬平方米,發放農機購機補貼4935.8萬元,惠及農民1.1萬戶,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6.2萬畝,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253萬千瓦,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
——農產品質量監管。去年全市城鄉蔬菜農藥殘留合格率平均為97.9%,市區放心菜工程實施面積穩定在5萬畝,全市穩定在18萬畝以上。全市累計通過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163個,無公害農產品336個。去年全市累計抽檢農產品5.6萬批次,合格率99.7%;生鮮乳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100%,本地飼養生豬“瘦肉精”檢測合格率100%。
——農業“兩區”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2011年已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3.47萬畝,目前已有11個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通過認定,其中有2個被列入首批省級示范性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2011年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綜合區17個,主導產業示范區6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122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311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創建點17個,省級主導產業示范區創建點19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72個,數量居省內前列。